我国早期有过装配式建筑为什么后来停滞不前呢

发布日期:2024-03-12 来源:媒体资讯

  我们都知道,我们的祖国早期是有过装配式建筑的,为什么后来就停滞不前,没有像欧美国家一样发展起来呢?且看李伟松老师为大家讲解。

  我国在50年代,苏联帮助建设了很多大型项目,主要是工业建筑,基本都是采用装配式混凝土技术。各大工地上都是在工地附近场地预制,然后吊装安装。工业建筑的工业化建造在比较高的水平,但墙体仍然为小型黏土红砖手工砌筑。就现在石景山首钢老厂区中,我见过一些类似的这种建筑,但有很大的可能是后来首钢设计院自己设计的。

  到70年代,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,比如大板住宅体系、内浇外挂式住宅体系和框架轻板住宅体系。在引进苏联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同时,我们的祖国也开始发展自己的装配式建筑,也逐步形成了住宅标准化设计的概念,设计效率大大提高。

  到80年代末,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,住宅建筑在市场化冲击下,原有的定型产品规格不能够满足日益多样化要求。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后为建筑业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,伴随着商品混凝土的兴起,现浇建设方式的优势逐步显现。与此同时,曾经建成的大板式建筑的防水、保温慢慢的出现弊端,渗、漏、裂、冷等问题引起居民不满。此后,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骤然止步。

  到90年代,房地产加快速度进行发展。但这种发展是以资金和土地的大量投入为基础的,建筑技术仍然原地踏步,此时装配式建筑的研究与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。到1995年以后,随着对90年代初房地产业发展的反思,国内开始注重住宅的功能和质量,为下一步全力发展住宅产业化奠定基础。

  1999年~2010年间,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,住宅高度一再提高,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整体性,现浇楼板逐渐取代了预制楼板和预制外墙板,同时商品混凝土发展也很快,使现浇混凝土技术体系得到全面应用,几乎全面占领国内高层住宅市场。随着湿作业的复苏,其缺点也逐渐显现,比如,传统人工支模劳动强度大、养护耗时厂、施工现场污染严重、都会存在质量通病。随着人口减少,人工短缺现象出现,传统的建造方式不可持续,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引起了关注。

  在这个时期,装配式建筑的研究并不是一点都没有前进的。一些优秀的城市和企业不断进行研发技术创新,为之后大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。万科、远大以及国内的大学和研究所都做了相应的研究和探索,虽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缓慢的发展期,但还是有些成效的,比如推动建立了一批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、形成了以试点城市探索发展道路的工作思路、初步搭建了住宅部品体系。

  2011年~2015年间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,努力营造了良好发展氛围。各地地方政府也从本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情况出发,也陆续出台地方政策和标准来推动。在此期间,取得了政策支持体系的建立、技术支撑体系的初步建立等发展。

  2015年至今,国家加大了推动力度,陆续又颁布了一些政策。在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筑部发布了《“十三五”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》、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管理办法》、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管理办法》,进一步细化了工作目标、重点任务、保障措施。还颁布了技术标准等,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。

  网校帮大家建立了官方QQ群,有装配式需求的同学可以加群一起学习探讨。加群请务必备注“装配式”。欢迎各位尽早加入我们的学习队伍,一起优秀。

  近期直播5月21日-6月17日HOT2018年一级建造师:VIP签约特训营

  主讲:林澍6月27日19:00-20:00HOT免费直播:BIM软件有哪些?BIM软件的优劣势

  • 官方公众号

    官方客服

    版权所有© 小九直播全站下载官网

    联系电话:0791-88638039

    地址: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迎宾北大道361号 

    备案号:赣ICP备18014990号-1 网站地图